<div id="cxzvz"></div>

              <u id="cxzvz"><strong id="cxzvz"></strong></u>
              <track id="cxzvz"></track>
              銳評
              要聞
              視聽
              圖說
              熱線
              部門
              企業
              商城
              縣域
              讀報
              專題

              您的位置:首頁>部門 > 文旅 >

              發現聊城丨春秋冠氏邑或為狐偃封地

              來源:聊城日報  2022-12-16 11:11:12
              A+A-
              分享

                戴敬仁

                冠縣原稱冠氏縣,隋開皇六年(586年)“析館陶縣東部置”,因境內春秋時有冠氏邑而得名,貞觀元年(627年)“省清水入冠氏”,直至明初略“氏”而稱冠縣。

                冠縣地方志關于冠氏邑最早的記載是在萬歷三十六年(1608年)版《冠縣志》:“冠在古為冀州域,春秋時晉冠氏邑?!蹲髠鳌罚簳x人伐衛,齊莊公為衛故伐晉冠氏。即此。”《左傳》的詳細記載是哀公十五年篇:“昔晉人伐衛,齊為衛故,伐晉冠氏,喪車五百,因與衛地,自濟以西,禚、媚、杏以南,書社五百。”這段話是孔子的著名弟子子貢在出使齊國時,向齊國當政者陳成子講述的齊國攻打晉國的冠氏邑的故事,這場冠氏邑之戰發生于周敬王十九年(公元前501年)。戰爭中,冠氏邑對于齊國是先得后失,損失500戰車不說,還補償給衛國今黃河以西,禹城、東阿、長清一帶的土地。不難看出,早在2500多年前,冠氏邑已是聞名于世的要地了。經歷代考證,春秋冠氏邑址在今冠縣東古城鎮,因其“西北七里有陶丘趙置館于此”而稱為館陶,西漢時置館陶縣。

                “春秋時,晉大夫食采于冠邑,以地為氏。”這里成為冠氏郡望,那么冠氏邑又是誰的封邑呢?《冠縣地名志》認為,春秋時晉文公重耳,對輔佐他的人論功行賞,賞趙衰為頭功。后來,狐偃咎犯功高蓋世,超過了趙衰,便稱咎犯為“頭功之上”,賞賜其今漳衛河以東、馬頰河以西方圓百里沃土。頭功之上為冠,故稱食邑為冠邑,后以地為氏,稱冠氏邑。

                狐偃姬姓,狐氏,字子犯或咎犯、舅犯,大戎(今山西交城)人。晉國重臣,狐突之子,重耳的舅舅。狐偃和兄長狐毛輔助重耳。驪姬之亂引發晉國混亂,力勸重耳流亡外國,保衛重耳國外流亡十九年。支持晉文公即位,幫助晉文公成為霸主,擔任上軍將,成為晉文公的首席謀士。

                春秋時期,冠氏邑地區屬衛國,地處齊國和晉國交界。晉獻公十七年(公元前660年)十二月,北部的狄(翟)人進犯衛國,衛向霸主齊國求救,未等齊軍趕到就被狄人打敗,國君也被殺死。等到齊桓公親自領著救援大軍趕來,將城內財物劫掠一空的狄兵早已跑得無影無蹤。接下來,齊桓公會合諸侯幫助衛人恢復國家,擁立國君,幫衛國在楚丘建造了新都。

                當時,有一座沙麓山聳立于太行山之東,雖然是土山,卻高大巍峨,矗立于古黃河東岸,恰如北方部落民族與中原活動區域的門戶和咽喉。齊桓公看重沙麓山,晉獻公十九年(公元前658年),便在沙麓山下營建了五鹿城用于防守北方侵襲。沙麓山具體位置,大約在今大名縣衛河以東偏北,東接莘縣西北部、北達冠縣南部,南北約百里、東西約三十多里。

                在五鹿城建起的同一年,晉國國內發生了動亂。晉公子重耳為避國難,攜親隨先是逃到了狄國。迫于敵人追殺,他們準備投奔齊國。途中經過曹國,曹國君主根本不管飯,第二天就把他們趕走了。轉而到了衛國,衛國君主更干脆,讓他們吃了閉門羹,連面也不讓見。重耳這群落難者輾轉來到衛國五鹿城北部的野外,已是疲憊不堪,又饑又渴。百般無奈,他們只好放下面子,向路邊的農夫討飯吃,不料農夫卻給了他們一塊土。接連的挫折,使重耳惱羞成怒,抬手便要打這位農夫。剛要揚起的手卻被舅舅狐偃攔住,高聲告訴他:“你知道嗎?給你土塊就是給土地,土地象征江山,這是擁有國家的吉兆!”無奈的重耳只好忍下這口氣,帶上土塊趕奔前程。

                烏云過后是晴天。晉文公元年(公元前636年),在外流落19年的公子重耳終于做了晉國的國君。

                晉文公五年(公元前632年)正月,雄才大略的晉文公,想起落難時在曹、衛兩國受到的冷遇,決意攻打兩國。出征前,他佯言要向衛國借道,實際上要把他們兩國一塊消滅。此時,衛成公剛剛與曹國一起歸附楚國,怕得罪楚、曹二國。他知道先君衛文公當年曾對晉文公無禮,晉文公這次來者不善,就沒敢答應晉國過路借道的要求。這也早在晉文公的意料之中。晉文公一邊派使者到衛國去,一邊早就率領著大隊人馬繞到衛國南邊一個叫南河的地方,由這里渡過黃河,至衛國邊境。

                晉文公遠遠望見他早年落難路過的五鹿城,不由觸景生情。他手指著遠處的五鹿城,命令將士馬上攻打,似乎要把過去的怨恨全宣泄在這座城上。五鹿守軍不意晉軍猝到,未及準備,個個驚慌失措,倉皇逃竄,五鹿城輕易被晉軍奪得。正在國都楚丘驚恐不定的衛成公,一聽這個消息,嚇得趕忙逃離衛國。接下來,晉文公又去攻打曹國,曹國也很快被打下,君主被擒獲。后來,衛、曹兩國苦苦哀求,答應與楚國斷絕關系,歸附晉國,晉文公才準許衛、曹兩國復國。后來幾經反復,五鹿城連同夷儀城終歸晉國版圖。

                到了這年的冬天,晉文公以周天子之命召集諸侯,與齊昭公、宋成公、魯僖公、蔡莊侯、鄭文公、衛叔武及莒子在踐土(今河南原陽)會盟,成為春秋五霸中第二位霸主,開創了晉國長達百年的霸業。稱霸后的晉文公不忘狐偃當年教誨,遂將當年五鹿城之北“乞食得土”的土地賜給了狐偃。

              【編輯:任玉偉】
              相關推薦


              網友評論
              關于我們 | 廣告服務 | 版權聲明 | 聯系我們 | 跟帖評論自律管理承諾書

              聊城新聞網 2006-2023 版權所有 聊城日報社/聊城市政府新聞辦公室 聯合主辦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7120180030 魯ICP備09083931號 魯公網安備 37150202000134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115330086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魯)字第720號
              本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18663509279 舉報郵箱:lcxw@lcxw.cn

              最新精品国偷自产在线观看_久久国产二区视频_最新无码国产网站

                          <div id="cxzvz"></div>

                          <u id="cxzvz"><strong id="cxzvz"></strong></u>
                          <track id="cxzvz"></tr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