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v id="cxzvz"></div>

              <u id="cxzvz"><strong id="cxzvz"></strong></u>
              <track id="cxzvz"></track>
              銳評
              要聞
              視聽
              圖說
              熱線
              部門
              企業
              商城
              縣域
              讀報
              專題

              您的位置:首頁>部門 > 文旅 >

              “跟著節氣去打卡”大型融媒采訪活動走進茌平

              來源:聊城日報  2023-03-07 15:12:55
              A+A-
              分享

              062310010779.jpg

              驚蟄蘊動 奮起迎春

              ——觸摸茌平區國有廣平林場里的綠色脈動

              本報記者 林晨

              陽氣初驚蟄,韶光大地周。

              3月6日4時36分,驚蟄悄然而至?!对铝?middot;七十二候集解》釋義:“萬物出乎震,震為雷,故曰驚蟄,是蟄蟲驚而出走矣。”作為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三個節氣,驚蟄頗顯詩意,它賦予萬物更多的顏色和生機,此時的大江南北——桃紅柳綠,春水初漲;春雷乍響,蟲鳥齊鳴;春回大地,陽光彌漫。

              驚蟄的命名,與鏗鏘有力的雷聲有關,象征著春天的奮斗號角。一個“驚”字,也蘊含著“驚喜”“驚覺”之義。此刻,位于兩河交匯、魯西平原的聊城,人人應時而動,處處熱鬧景象:重點項目現場機器轟鳴,農田林地里奏起春耕“交響曲”。驚蟄的到來,讓聊城發出了拔節生長的時代強音,積蓄了提速發展的澎湃力量,擦亮了“兩河明珠”的金字名片。

              062256560707.jpg

              茌平區國有廣平林場內的鵝腸草,開出朵朵白花。 ■ 賈新偉

              “千梢萬葉玉玲瓏,枯槁叢邊綠轉濃。”“玉爐煙重香羅浥,拂墻濃杏燕支濕。”……驚蟄時分,不妨與大自然來一次美麗的相遇吧!3月6日上午,“跟著節氣去打卡”大型融媒采訪團走進茌平區國有廣平林場,漫步林間小路,聆聽鳥聲婉轉;攀登百梯觀景臺,欣賞千畝林海;探尋林場發展歷程,觸摸水城綠色發展脈動。

              賞春:蘊含在節氣中的生態哲學

              古人劃分驚蟄三候為:“一候桃始華;二候倉庚鳴;三候鷹化為鳩。”“桃始華”,即桃樹鼓蕾,含苞待放;“倉庚鳴”,即黃鸝鳥開始婉轉鳴叫;“鷹化為鳩”,即仲春之月天氣暖,鷹開始換羽毛,如一只布谷鳥。

              這樣的規律,同樣蘊含在茌平區國有廣平林場之中。驚蟄時節,在2000余畝的林場中踏春,你會看到樹木發芽,野草蔓蔓,小河潺潺。在林場西北角的河流周邊,白鷺、夜鷺、牛背鷺、野鴨……近千只野生鳥類棲息于此,啼鳴聲不絕于耳,它們時而下水捕食,時而結對翱翔,時而攜枝筑巢。

              062305540049.jpg

              聊城日報社“跟著節氣去打卡”大型融媒采訪活動走進茌平區國有廣平林場。  ■ 林晨

              與節氣規律的不謀而合,其背后是護林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是“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的貫徹。“生態好不好,鳥兒最知道。每年三四月份,到南方過完冬的鳥就要飛到我們林場。我們目前觀察到的大概有1000只,林場里每天都很熱鬧,到了夏天最多能達上萬只。”林場黨支部書記、場長王吉貴指著眼前的鳥群告訴記者,林場東連茌新河、西接位山干渠,場內河網密布,水資源豐富,形成了獨特的濕地生態環境,是我市野生動物重要棲息地之一。這些鳥已經成為林子里的長期“居民”,林場職工、附近群眾也十分注重保護它們的家園。

              為了保護自然生態,林場下了不少苦功夫。“前些年,在我們的極力推薦下,黑龍江路(廣平林場段)南移了60米,道路途經的四韓村、梁莊村兩個村莊整體向南遷移,減少了交通噪聲對野生動物的驚擾。”王吉貴說,林場還建設了野生動物疫源疫病監測點,確保野生動物異常情況第一時間發現、第一現場處置。未來,林場還計劃建設科普館,宣傳野生動物知識,加強市民保護野生動物的意識。

              循跡:“五桐抱井”見證綠意蔥蘢

              驚蟄時節,是奮斗的開始。有句話說:“你在三四月份做的事,在八九月自有答案。”每一份春天里的耕耘,每一滴播灑的汗水,都會被時光銘記,待到夏秋時節,自然會回饋于你累累碩果。

              從黃沙漫天到綠意蔥蘢,從戰火紛飛到當下的新時代,廣平林場人始終相信奮斗的意義。這一切,由林場里的歷史奇觀“五桐抱井”來見證。

              062257250333.jpg

              “五桐抱井”激勵著一代代林場干部職工艱苦奮斗,大力開展植樹造林。 ■ 賈新偉

              林場北部,五棵30余米高的參天法桐均衡環列,圍抱著一口老式敞口人工深井。這五棵法桐樹齡近百年,粗約合抱,是我市樹齡最長的五棵法桐。這個景觀,有關86年前的一段歷史。“七七事變”后,茌平抗日英雄張化夷組建了地方武裝——茌平抗日常備大隊,當時的常備大隊指揮部就設在林場五棵法桐下的張化夷舊居里。在張化夷的帶領下,隊員們浴血奮戰,多次重創日軍,日軍為報復大隊,調集兵力,于1939年春偷襲林場常備大隊住處,將房舍全部焚毀,但這五棵法桐保留了下來。

              1931年起,張化夷一家就住在現廣平林場所在地,那時候的廣平林場還是一片黃沙彌漫的古黃河故道,渺無人煙。張化夷一家在開展抗戰工作的同時不畏艱難,勇戰沙荒,在這里,他們插荊條、種蘆葦,播種下萬棵樹苗,開辟出茂密林場,這就是廣平林場的前身。1945年9月,茌平解放后,張化夷一家將林場無償捐獻給國家。新中國成立后,一代代林場干部職工傳承紅色精神,艱苦奮斗,大力開展植樹造林,通過治沙、改堿、平整土地等措施,一幅美麗的生態畫卷徐徐展開。

              062257370431.jpg

              驚蟄時節,茌平區國有廣平林場內楊柳吐綠。  ■ 賈新偉

              “老一代革命者、林場人的付出沒有白費,他們流血流汗換來了國家的繁榮昌盛。這些年,我們的努力也有了回報。進入新時代,各項事業都取得了長足發展,一個生態和諧、欣欣向榮的國有林場已經呈現在人們面前。”王吉貴說。

              造林:在“兩河明珠”播撒春天的希望

              “微雨眾卉新,一雷驚蟄始。田家幾日閑,耕種從此起。”驚蟄,是春耕的開始。對于林業生產來說,同樣如此。

              驚蟄過后,全國大部分地方土壤已經解凍,尤其在北方,土壤處于凍融交替的狀態,土壤中的水分充足,利于樹種存活。同時,此時的樹木正處在冬季休眠期結束的時候,根部活動旺盛,植樹更易成活。1979年,我國便將每年3月12日定為植樹節,這與驚蟄的時間極為接近。采訪期間,市委宣傳部副部長薛兆立、聊城日報社總編輯玄志剛帶領融媒采訪團,與林場干部職工一起種植梨樹,在春天里種下了“兩河明珠”的希望。

              062257500092.jpg

              茌平區國有廣平林場內的河面上,群鳥嬉戲,呈現出一幅和諧畫面。 ■ 賈新偉

              “每年驚蟄前后,也是我們林場大規模植樹的時候。”王吉貴告訴記者,今年春季,林場響應市委“三提三敢”要求,打算新種三四千棵高質量樹種,不僅能助力聊城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還能產生不小的經濟價值。近年來,林場的發展與驚蟄時節密切相關,每年春季都會新增不少樹木。2014年以來,林場積極改造澇洼鹽堿地,新種白蠟、櫸樹、黃金槐、裂葉榆、竹子、五角楓、海棠等60多個樹種,植樹6萬余株。2019年12月,林場作為茌平金牛湖國家濕地公園的核心組件,一并通過了國家林草局驗收,正式晉級為國家級濕地公園。2021年春,林場又種下了100畝蘋果、梨、桃等高品質果樹6000多株,向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獻禮。對照著國家提出的新要求,廣平林場職工還在擴大種植面積,爭取讓北方所有品種的樹木在場內扎根。

              不僅在廣平林場,聊城處處涌動著綠色和希望。伴隨著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先行區建設啟動實施、黃河重大國家戰略縱深推進、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加快建設,聊城各地正聚焦創新驅動、優化產業體系、塑強發展動能,努力建設面向未來、動力澎湃的創新之城;聚焦綠色低碳,建設生態聊城,讓天更藍、水更清。

              在這個萬物萌動的節氣里,讓我們奮起向前,聽春雷,看春雨,賞春景,不負春光。

              062307270020.jpg

              “跟著節氣去打卡”大型融媒采訪活動支持企業:聊城市國興聊勝一籌品牌運營管理有限公司、山東景陽岡酒業股份有限公司

              【編輯:任玉偉】
              相關推薦


              網友評論
              關于我們 | 廣告服務 | 版權聲明 | 聯系我們 | 跟帖評論自律管理承諾書

              聊城新聞網 2006-2023 版權所有 聊城日報社/聊城市政府新聞辦公室 聯合主辦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7120180030 魯ICP備09083931號 魯公網安備 37150202000134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115330086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魯)字第720號
              本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18663509279 舉報郵箱:lcxw@lcxw.cn

              最新精品国偷自产在线观看_久久国产二区视频_最新无码国产网站

                          <div id="cxzvz"></div>

                          <u id="cxzvz"><strong id="cxzvz"></strong></u>
                          <track id="cxzvz"></tr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