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圖 本報記者 苑莘
專業拉網隊、外地客商、本村看熱鬧的老人和孩子……3月14日上午10時30分,莘縣徐莊鎮張樓村的坑塘旁熱鬧非凡。
“大家使點勁,出把力!主家今天給大家伙兒做了好飯。一二、一二……”專業拉網的“把式”站在高處,指揮著站在坑塘里的10多位壯勞力。
“好嘞!”伴隨著大家有節奏地向岸邊慢慢挪動,拖網上的白色浮球旁不時有魚苗躍起。拉網的年輕人離岸邊越來越近,白色浮球圍成的圈也越來越小,魚苗也蹦跳得越來越頻繁。“等快收網的時候更熱鬧,魚到處飛。”說這話的是張樓村黨支部書記張子才。
捕魚現場
這是張樓村魚塘的第二次收獲。在塘邊跑來跑去的魚塘經營者孫介華難掩臉上的笑意。“去年春天,我和合作社一共投入100萬元,養了鯉魚、草魚、花鰱等900萬尾魚苗?,F在到了收獲的時候了。”孫介華說,“前兩天,撈了大約1萬公斤,賣到了連云港,每公斤價格是11.2元到11.6元。今天也能撈1萬公斤!”
2021年,張樓村將村里的廢棄坑塘拿出來招商,引來了專業魚苗養殖戶孫介華。最終,村黨支部領辦的益民農業發展合作社與孫介華合資干起了魚苗養殖生意。
“網快收好了!準備好吊車!”孫介華看到網口越來越小,招呼著身后的人說。吊車的吊臂緩緩向坑塘伸去,吊臂的最下邊掛著一個感應式的秤鉤和一個“大提籃”。有人給拉網隊員送去了幾個籃子,供他們挑選魚苗用。“先挑花鰱裝。”前來購買魚苗的老馬告訴拉網隊員。
隊員們熟練地從已經收好的網口里挑選著花鰱,快速地扔向秤鉤下的“大提籃”里。不一會,“大提籃”就滿了。“130公斤!”孫介華看著手中的儀器喊道,身邊的人隨之將數字記錄在本。
“一網收獲130公斤魚苗,今天肯定少不了。”孫介華估算,今天能賣1萬公斤魚苗,1年下來,可以掙40多萬元,兩年就能回本。而張樓村的集體收入則從10萬元增加到20萬元,實現翻番。
老馬一邊清點著花鰱數量,一邊過秤:“總共有11條,重3公斤。別看花鰱苗現在不大,明年這個時候,每條就能長到兩公斤重!”老馬給出了每公斤12.2元的價格,這讓孫介華更加高興了。
第一網魚過完秤后已經臨近中午。“都別走,中午在這里吃魚!”孫介華招呼著來看熱鬧的村民。在張樓村養了1年魚,孫介華和村民已經打成一片,成為了朋友。
2023-04-06 09:24:33
2023-04-03 16:30:09
2023-04-03 15:57:09
聊城新聞網 2006-2023 版權所有 聊城日報社/聊城市政府新聞辦公室 聯合主辦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7120180030 魯ICP備09083931號 魯公網安備 37150202000134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115330086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魯)字第720號
本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18663509279 舉報郵箱:lcxw@lcxw.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