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報記者 呂曉磊
“他嬸子,再給我拿兩箱醬,過兩天去走親戚的時候,給親戚拿點兒咱村里的特產!”3月29日,在陽谷縣李臺鎮王申樓村,不時有村民來到本村的合作社購買西瓜醬豆。
“咱村這醬走親戚還挺有面子,要辣的還是不辣的?”白桂萍一邊和村民拉著家常一邊去倉庫拿醬豆。自從村里的合作社成立后,白桂萍既是車間負責人,還擔任著合作社醬豆上門銷售的工作,“后邊的院子就是俺家,平時不忙的時候就來這里干活,現在我一個月能掙3000多元,合作社忙的時候我還負責聯絡俺村的婦女來干活呢。”
李臺鎮王申樓村位于陽谷縣的南部,在生活困難時,農家自己做的醬豆,幾乎是每家每戶的“常年菜”,“為什么不把這個家家戶戶都會的手藝用來賺錢呢?我們農民發展產業還是要在我們熟悉的方面做文章。”王申樓村黨支部書記王全龍說。
說干就干,王全龍把村里公認釀造醬豆味道比較好的婦女召集在一起,相互切磋商議,合力調制醬豆,把味道調到最佳,“我們村村民大部分都姓王,王家的老嫂子是我們的中堅力量,品牌干脆就叫‘王家巧嫂’吧!”
2021年,借助政府資金扶持項目,王申樓村積極鼓勵村民入股,成立了由黨支部領辦,集種植、加工、銷售于一體的王家巧嫂專業種植合作社。
每股5000元,每家限入1股,很快,村民們就入齊了60股30萬元的流動資金。盡管村民入股很踴躍,但王全龍還是“留了一手”。為消除村民的后顧之憂,他立下軍令狀,個人籌措資金為入股村民兜底保收益,保證村民“穩賺不賠”。
合作社成立后,村黨支部成員深耕分管“責任田”,各司其職、密切協作,村內日常工作和合作社被打理得井然有序,目前,合作社種植面積達到100畝,預計畝均收益約2000元,總收益20余萬元。
“王家巧嫂”的醬豆更是嚴格遵循古法,用黃豆自然發酵,麻葉捂豆,配以西瓜,用鹽、老棉油、花椒、茴香調味,不添加任何防腐劑。因為味道純正,“王家巧嫂”醬豆一上市,銷量就很好。從2021年年底到現在,“王家巧嫂”醬豆線下+線上的銷售額已達20多萬元。
王家巧嫂專業種植合作社只是陽谷縣鄉村合作社“抱團致富”的一個縮影。通過走規?;袌鼋洕陌l展道路,合作社已然成為陽谷縣帶動農村經濟快速發展和鄉村振興的主力軍。
“現在我們大約有50多個醬缸,每個缸大約能存儲300公斤醬,今年我們還要再增加一些醬缸,年底一定給村民發個‘大紅包’!”王全龍說。
“這些倒著放的醬缸里的醬都賣完了,我們把缸刷干凈,晾起來,等天氣一熱,又該醬新的豆子了,”白桂萍在院子里翻曬醬缸、查看醬料,欣喜地忙碌著。
2023-04-06 09:24:33
2023-04-03 16:30:09
2023-04-03 15:57:09
聊城新聞網 2006-2023 版權所有 聊城日報社/聊城市政府新聞辦公室 聯合主辦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7120180030 魯ICP備09083931號 魯公網安備 37150202000134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115330086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魯)字第720號
本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18663509279 舉報郵箱:lcxw@lcxw.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