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梁麗姣 許賢慧
“保守估計,2021年我們村集體收入20萬元出頭,今年力爭突破30萬元。”3月27日,冠縣店子鎮里固新村黨支部書記王海超興奮地說。
2020年以前,里固新村村集體收入幾乎為零。之后,僅用10個月的時間,村集體收入就突破了20萬元。
這個數字的背后,是王海超與村“兩委”班子一次次突破、一遍遍革新的成果。
2014年,在外打拼多年的王海超返鄉創業,創辦了伊穆香食品有限公司,是有名的“致富能人”。致富后的王海超自覺承擔起村內自備井管道維護費用及水費。他的所作所為,村民們看在眼里,記在心上。
2021年4月,通過換屆選舉,王海超當選為里固新村黨支部書記。
窮家難當,沒有村集體收入,村子就成了“空殼村”,說話沒人聽、辦事沒人跟,這也成為王海超上任后面臨的第一個難題。
里固新村原來有400多畝閑置集體土地,一直被134戶村民無償耕種,戶多地少,土地不能充分利用。怎么撬動集體土地,壯大村集體經濟?王海超及村黨支部成員通過參加學習培訓、到先進地區學習取經,找到了破解村集體經濟發展的途徑——收回集體土地,整合土地資源。
萬事開頭難。工作開始后,20多戶村民不愿配合,村黨支部成員連續五天五夜,多次召開群眾代表會議,挨家挨戶上門做工作。最終,全村421畝集體土地被全部收回。
土地收回后,王海超及村黨支部成員經過考量,將這421畝土地統一規劃為養殖基地,養殖戶以每畝1500元的價格租賃土地建養殖場,村黨支部把其中的920元重新返補給原種植戶,剩下的歸集體所有。這個做法得到了村民的普遍認可,村黨支部更加堅定了增加集體收入的信心。
之前,里固新村里有200多畝土地種植蘋果樹,由于蘋果樹老化,蘋果產量低、價格低,很多村民都改種了楊樹。“種樹會破壞土壤土質,短期內也沒多大收益。”王海超說。
2021年9月,里固新村黨支部決定退林還田,該村黨支部領辦合作社與冠縣郵政集團郵農場合作,郵農場提供農業生產托管服務,統一管理,科學種植,解除了部分村民無勞動力耕種、想種怕收益低等疑慮,目前已有40余戶村民與合作社簽下協議。
村集體有了收入,村里發展就有了條件。年久失修、坑洼不平的道路變成了平整的柏油路;自備井統一改造成了自來水,免費接入村民家中;修繕了兩座橋梁、清理了1500米溝渠、安裝了300余盞路燈……一件件民生實事做到了村民的心坎上,黨群的心越來越近。“現在,無論開展哪項工作,咱們群眾支持的聲音多了,反對的少了,我們村黨支部工作起來干勁十足。”王海超欣慰地說。
2023-04-06 09:24:33
2023-04-03 16:30:09
2023-04-03 15:57:09
聊城新聞網 2006-2023 版權所有 聊城日報社/聊城市政府新聞辦公室 聯合主辦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7120180030 魯ICP備09083931號 魯公網安備 37150202000134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115330086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魯)字第720號
本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18663509279 舉報郵箱:lcxw@lcxw.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