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圖 本報記者 曹天偉
3層支架上,一株株鮮艷欲滴的草莓長在培養皿里。草莓根部,一根長長的管道穿過,用來精準輸送水肥。4月15日下午,記者來到度假區李海務街道譚莊村金水種植專業合作社,見識了合作社的“有機草莓”?! ?/p>
合作社工作人員正在為草莓進行疏果
說是“有機”,是因為這里的草莓“喝”的都是經過處理的純凈水。合作社生產負責人譚相符帶著記者走進大棚旁邊一個房間,一排五米多長的罐體設備映入眼簾,最里側是一臺顯示進水量、水壓等指標的大型控制器。“這是我們的水過濾系統。抽出的地下水經過這些設備處理,一些病菌、有害物質被過濾掉,輸送到旁邊的另一個控制間,最后輸送到各個草莓大棚。”譚相符指著眼前的設備滿臉自豪,“經過處理后的水,水質能達到直飲水標準,長出的草莓軟諾甘甜、口感很好,一斤能賣到50多塊錢。”
2015年成立的金水種植專業合作社,現流轉土地1300畝,建設溫室大棚、“雙膜雙被”高標準大棚1000畝。為了提高種植收益,近幾年,合作社引進智能水肥一體化技術,草莓全部實現無土立體式栽培,在節省空間、提高產量的同時,顯著提升了草莓品質和口感。
在運營管理方面,合作社與京東云合作建設了5G京東智慧農場項目。項目引進智慧農業管理系統,智慧云平臺實時顯示大棚作物的生長情況。管理者坐在電腦旁,就能對土壤、水質、空氣等各項指標進行高精度實時監測。“過去十多個人才能干完的活,現在一個人就能干。”談起智能管理帶來的好處,譚相符贊不絕口。
2023-04-06 09:24:33
2023-04-03 16:30:09
2023-04-03 15:57:09
聊城新聞網 2006-2023 版權所有 聊城日報社/聊城市政府新聞辦公室 聯合主辦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7120180030 魯ICP備09083931號 魯公網安備 37150202000134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115330086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魯)字第720號
本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18663509279 舉報郵箱:lcxw@lcxw.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