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圖 本報記者 苑莘
“棚里又有苗子開始得枯萎病了,這兩天想著撒些菌劑。”4月17日下午,東昌府區農業農村局高級農藝師姜新又鉆進了堂邑鎮圣女果種植大棚,向基地負責人李秀偉開出了新“藥方”。
這不是姜新第一次為這里的大棚種植戶“開方”了。“我們的大棚建在鹽堿地上,過來一年多虧了‘姜大夫’的指導,不然,今年還得出現很多裂果。”李秀偉說,從去年5月開始,姜新多次到基地“義診”,幫助他們解決了很多難題。
按照姜新的建議,大棚里安裝了黏蟲板。
“這里的土壤和水鹽分都比較高”,姜新扒開地膜,拿起一塊表層有些泛白的土塊向記者解釋。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姜新組織工作人員對土壤進行了化驗,并開出了“全套藥方”:
栽種前,在棚內澆大量河水,配合棚外挖開的滲鹽溝,用洗鹽的方式降低棚內土壤含鹽量。
栽種時,在棚內挖土,起至少25厘米高的壟,將苗栽種在壟上,避免因苗根吸水,將地表25厘米以下的鹽分“吸”上來。
鹽堿地透氣性差、地溫較低。在苗成長初期做好保溫和提溫工作,中后期采用低溫種植技術,減少鹽分對植物生長的影響。
購買水處理設施,埋設滴灌設備,用處理過的水為圣女果苗生長提供水分。
……
一番操作后,今年基地的收成好了不少。去年改造前的大棚,畝均可采摘圣女果5000公斤左右,裂果比例較高;如今的大棚,畝均可采圣女果6500多公斤,裂果比例下降很多。“現在‘姜大夫’特別受歡迎,大家遇到問題都打電話請他們過來。”李秀偉說。
姜新在農戶心中贏得了“大夫”的稱號:以他為負責人的“姜新田園通”團隊專門為農作物和土地“把脈開方”。東昌府區農業農村局開設“姜新田園通”,整合全區60名農技專家,根據農業生產情況,選擇13個具有代表性的村莊,深入田間地頭,開展技術培訓。通過這些“田間大夫”,東昌府區實現了農業生產情況即時了解、病蟲害情況即時診治、突發狀況即時處理、疑難問題即時視頻會商“四個即時”模式。
2023-04-06 09:24:33
2023-04-03 16:30:09
2023-04-03 15:57:09
聊城新聞網 2006-2023 版權所有 聊城日報社/聊城市政府新聞辦公室 聯合主辦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7120180030 魯ICP備09083931號 魯公網安備 37150202000134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115330086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魯)字第720號
本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18663509279 舉報郵箱:lcxw@lcxw.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