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報記者 王軍豪 本報通訊員 王莉
4月15日,推開東阿縣姚寨鎮西廟村宏興家庭農場的大門,現代農業的氣息撲面而來。6座大棚一字排開,最北面的大棚內,櫻桃樹上一顆顆果實惹人憐愛,櫻桃樹下一顆顆白草莓晶瑩剔透,讓人饞涎欲滴。
“我去年開始嘗試這種立體化的種植方式,效果看起來不錯。”農場主張宏興說,櫻桃樹下種草莓,可以充分利用空間。
張宏興,返鄉創業的大學生,非常精干,說起家庭農場如數家珍。
大學畢業后,張宏興先后在威海和天津工作。工作之余,他時刻關注家鄉的發展。了解到國家對農業的多項扶持政策后,他毅然辭職回村創業。“大學生不在大城市扎根,為啥還要回村?”“大學生種地沒出息。”對此他沒有理會,而是積極給家人做思想工作,講政策、談未來,引導他們了解現代農業的發展前景。
“我家人當時并不支持我們,特別是回村工作,但我相信我們倆的選擇是正確的。”來自濟寧的妻子王燕嬌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笑容。
雖然最終獲得了家人的支持,但張宏興的創業路充滿坎坷。資金困難,他們申請貸款;技術不成熟,他們外出“取經”,困難沒有阻礙農村娃的追夢路。
在考察過程中,他發現反季節油桃、櫻桃不僅便于管理,還節省人工,具有良好的發展前景。他便學著怎么修剪枝條,如何施肥、驅蟲……慢慢地,他探索出了一條“一年四季有活干,一年四季有錢賺”的經營模式。目前,宏興農場種植了油桃、草莓、櫻桃,還有散養的大鵝。“每到周末或者節假日,來采摘的游客很多。在這里,游客不僅能品嘗到生態綠色的農產品,還能感受鄉村之美。”張宏興說。
從2017年農場建成至今,張宏興已經投資了80萬元,如今尚有20萬元的貸款尚未還清。“今年再干一年,就能把貸款還上了。”張宏興說,“我計劃再流轉80畝土地,新建兩座大棚,自己育苗,帶動更多村民加入進來。”
“大學生種地就是不一樣。”對張宏興的表現,村民看在眼里。2019年,張宏興向黨組織遞交了入黨申請書。去年,他被推選為村民理事會理事長。“農村天地,大有可為。創業時,是黨和政府的好政策讓我渡過了難關,我要認真聽黨的話,為村民多干事、干好事。”張宏興說。
2023-04-06 09:24:33
2023-04-03 16:30:09
2023-04-03 15:57:09
聊城新聞網 2006-2023 版權所有 聊城日報社/聊城市政府新聞辦公室 聯合主辦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7120180030 魯ICP備09083931號 魯公網安備 37150202000134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115330086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魯)字第720號
本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18663509279 舉報郵箱:lcxw@lcxw.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