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圖 本報記者 趙艷君
4月17日凌晨2時許,52歲的顏廷先匆匆收拾了一下,便和妻子趕往蔬菜大棚采摘黃瓜。3個小時后,450公斤頂花帶刺的黃瓜整齊地擺放在箱子里,被運往蔬菜市場交易。
這一天,顏廷先入賬1000多元??粗⑿佩X包里的數字不斷增加,他辛苦勞作的疲憊感消失了一大半。
距顏廷先蔬菜大棚幾步之遙,有座占地600多平方米的養殖棚。這里是“80后”黃啟順的養鴿基地,6000余只顏色各異、品種不一的鴿子,正翹首以盼,等待主人喂食。
顏廷先和黃啟順同為冠縣桑阿鎮段莊村村民,一個是蔬菜種植大戶,一個是養殖致富能手。說起村里這兩大“明星人物”,村黨支部書記姜正軍充滿了驕傲。
顏廷先擁有3座蔬菜大棚,一座冬暖式大棚和兩座拱棚,如今,3座大棚里的黃瓜和茄子都到了豐收季。他和妻子每天凌晨采摘蔬菜,再去市場交易。
“累是累了點兒,但相比單純種植糧食作物,收入翻了好幾倍。”4月17日11時30分,從交易市場回來稍作休息后,顏廷先又起身走進大棚,掐瓜須、纏瓜頭。那郁郁蔥蔥的黃瓜葉和一朵朵綻開笑臉的小黃花,凝結著顏廷先夫妻的勤勞和汗水。
人勤地不懶。顏廷先算了這么一筆賬:“一座大棚一年種兩季,收入近10萬元。前幾年行情好的時候,3座大棚一年收入20多萬元。”
相比之下,黃啟順的“養殖經”顯得較為復雜一些。
2012年,黃啟順選擇返鄉創業。最初,他在自家院子里嘗試養殖肉鴿,積累了一定經驗之后,他建起一座600多平方米的養殖大棚。如今,黃啟順養殖了6000多只肉鴿,每隔四五天,就會有一批鴿子出欄。
“受疫情和飼料價格上漲等因素影響,村里的養殖戶遇到一些暫時性困難,但每只肉鴿以15—27元不等的價格售出,收入依然可觀。我在家門口創業,也可以陪伴家人。”看著鴿棚里撲棱著翅膀“搶食”的鴿子,姜正軍說,在黃啟順的帶動下,村里陸續有四五家村民加入養鴿行列。
段莊村現有人口1322人,耕地面積2400多畝,除傳統農業外,現有蔬菜大棚、養殖大棚300余座。和很多村子一樣,該村多數青壯年也選擇外出務工,甚至還有人從事高科技產業,年收入相當可觀;與很多村子有所不同的是,這個村子幾乎沒有閑人,“村子里身體狀況良好的七旬老人,很多都去了附近的梨園打工。村里30多名老人自發組成戲曲隊,每周跟著縣里的文化部門送戲進村。大家相互激勵,向著更加美好的生活努力奮斗。”說起本村村民,姜正軍言語之間盡顯自豪。
2023-04-06 09:24:33
2023-04-03 16:30:09
2023-04-03 15:57:09
聊城新聞網 2006-2023 版權所有 聊城日報社/聊城市政府新聞辦公室 聯合主辦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7120180030 魯ICP備09083931號 魯公網安備 37150202000134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115330086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魯)字第720號
本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18663509279 舉報郵箱:lcxw@lcxw.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