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圖 張燕 馬雪
眼下,正是大棚油桃成熟的季節。采摘、分揀、打包、裝車……4月18日,在冠縣蘭沃鄉大曲村油桃種植基地,伴隨著村民爽朗的笑聲,一輛輛滿載油桃的貨車駛離村莊,奔向新疆維吾爾自治區。
“5天前,新疆老客戶預訂了這批油桃。我們從凌晨5點開始采摘,一直忙到現在。早晨采摘的油桃不僅口感脆爽、香甜多汁,還好看。”種植戶賈青芝說。
大曲村是冠縣遠近聞名的“油桃村”。全村共有油桃大棚760座,種植面積1260畝。這些大棚不僅是當地的“風景”,更是村民增收致富的“搖錢樹”,村民將他們的油桃戲稱為“金桃”。
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大曲村通過種棉花提高了收入。富裕起來的大曲村群眾給黨中央寫信報喜——《做一個社會主義中國的農民是多么自豪》,1982年1月21日在人民日報頭版頭條刊發。
后來,隨著棉花種植效益逐年降低,大曲村開始摸索新的致富路。2006年,村黨支部經過多方考察,決定發展大棚油桃,流轉土地200余畝,建起137座油桃大棚。
2009年,大曲村的油桃種植已發展到現有規模。十幾年來,村里油桃品種不斷更新,目前以中油4號為主,價格達到3.25元/公斤。由于管理到位,一座棚的油桃產量能達2500公斤。
“油桃大棚光有規模不行,關鍵還得種好,提升油桃品質和種植效益。”大曲村黨支部書記趙吉朝說。2010年,大曲村黨支部充分發揮基層黨建“核心引擎”作用,成立了康德果品專業合作社,采取“合作社+基地+農戶”的經營模式,為社員提供種植技術指導、大棚日常管理、聯系客商等服務,并于2014年注冊了“沙潤牌”綠色食品商標。
“以前,我們的油桃不愁銷路,但是價格低。自從成立合作社,注冊了品牌,我們先后與河北、河南等地大型超市建立合作關系,不僅價格高了,銷售市場也由周邊省市拓展至新疆、廣東等。像俺家這4座油桃棚,每年能帶來10萬元的純收入。”康德果品專業合作社社員張海訓說。大曲村油桃個大、色好、味甜,成為外地批發商的搶手貨。
目前,康德果品專業合作社共有成員230戶,做到了全村大棚油桃種植戶全覆蓋。通過合作社,桃農實現了生產管理技術共享、生產物資統購、生產標準統一、產品銷售統一。“即使后期價格下降,全村大棚油桃的年產值也能達到1500萬元,種植戶人均收入在2萬元左右。”趙吉朝滿臉自豪地說。
2023-04-06 09:24:33
2023-04-03 16:30:09
2023-04-03 15:57:09
聊城新聞網 2006-2023 版權所有 聊城日報社/聊城市政府新聞辦公室 聯合主辦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7120180030 魯ICP備09083931號 魯公網安備 37150202000134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115330086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魯)字第720號
本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18663509279 舉報郵箱:lcxw@lcxw.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