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圖 本報記者 梁麗姣
你可能吃過木耳、銀耳,但不一定吃過金耳。這種分布于我國四川、云南、西藏等高海拔林帶,被譽為“真菌皇后”的稀罕物,如今在莘縣徐莊鎮大放光彩。
7月22日,天氣炎熱,但走進莘縣龍澤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的金耳智能生產方舟,伴隨著金耳獨特的清香,陣陣涼意襲來,讓人好不愜意。金耳智能生產方舟酷似集裝箱,室內溫度僅為22℃,進門是一個智能調控設備間。“金耳智能方舟利用5G網絡,可直接連接手機、電腦,對金耳栽培進行視頻監控、模式選擇、數據異常報警,智能控制溫度、濕度、光照、二氧化碳濃度等生長條件,生產環境數據化、種植管理精細化,一名技術員就可以遠程控制全國各地的分散種植點。”公司負責人吳廣珍拿起手機打開軟件,邊操作邊介紹。穿過設備間,里面是金耳生產倉。
生產倉內明亮整潔,一塵不染,綠色的鐵絲網縱橫交錯,間隙內放置著一根根圓柱形的白色菌棒,一朵朵金耳在菌棒滋養下日漸豐盈。方舟內陳設看似簡單,卻布滿玄機——5G網絡智能調控、立式光照燈、智能小探頭,等等。“鐵絲網的間隔比木板間隔要小,透光性、透氣性更好,更利于菌類生長,一個方舟可放3200個菌棒,容納量、產量較普通大棚均有大幅提升。”用吳廣珍的話說,一個方舟就是一座智能“微工廠”,可以培養多種菌類。
從高原到平原,吳廣珍用了30年的時間,打破地域、氣候等自然條件限制,讓金耳在黃土地上扎下了根。“我們把采集到的優質野生金耳作為母本,經過長期分離、提純、馴化等復雜步驟才得到了人工金耳菌種。”從無到有,吳廣珍在金耳培育上花費了不少功夫。與普通菌種不同,金耳是兩種菌絲的結合體,金耳菌絲生長最佳溫度是15℃—18℃,而毛韌革菌菌絲生長最佳溫度是22.5℃—25℃,只有通過變溫適應兩種菌絲的生長要求,才能長出高產優質的金耳。
一開始,吳廣珍將金耳的固體菌種接種在菌棒上,在普通的種植大棚里培育,僅靠人工掌握溫度、濕度,調控起來較繁瑣,金耳長勢不樂觀。吳廣珍一次次鉆研、革新,研發出液態菌種。“液態菌種在菌棒中分布均勻,營養供給均衡,比固體菌種成活率高,每個菌棒能產出約0.5公斤鮮金耳,市場價格每公斤可達到240元。”看著朵朵盛開的金耳,吳廣珍喜不自禁。
液態菌種研發成功后,吳廣珍將金耳轉移到智能方舟進行培育,實現金耳規?;?、周年化栽培,并將適合金耳出耳管理全過程的最適條件以數據的形式寫入方舟中的內置管理模塊,通過多個傳感器探頭的反饋來自動控制生產指標。“我們提供給種植戶菌種、方舟以及管理技術,從種到收,種植戶只需進4次方舟,省時省力又省心。”吳廣珍說。
酒香不怕巷子深。徐莊鎮紙坊村黨支部書記蔚關彥聽說了吳廣珍種金耳的致富良方,實地考察后,確定由黨支部領辦的聯興種植專業合作社投資10萬元,在村里的閑置院落建設金耳試點項目?,F在方舟已投入使用,金耳慢慢露出了頭。
“我們把村莊閑置的資源、空閑宅基等充分利用起來,既改善了環境,還實現了村民家門口就業,讓村民找到了風險小、收入穩的增收途徑。我們將積極打造‘金耳紙坊’,讓鄉村環境更加美麗、產業更加興旺、生活更加富裕。”蔚關彥說。
2023-04-06 09:24:33
2023-04-03 16:30:09
2023-04-03 15:57:09
聊城新聞網 2006-2023 版權所有 聊城日報社/聊城市政府新聞辦公室 聯合主辦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7120180030 魯ICP備09083931號 魯公網安備 37150202000134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115330086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魯)字第720號
本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18663509279 舉報郵箱:lcxw@lcxw.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