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曹天偉
“喜報!龍匯新村同時被山東省社會科學界聯合會、聊城市社會科學界聯合會評為科學普及示范村。”8月3日上午,在高新區許營鎮龍匯新村村“兩委”辦公室里,一份名為《龍匯簡報》的讀物引起了記者的注意。這條“喜報”便是最近一期簡報的頭條文章。
《龍匯簡報》是村里的“村報”。由A3紙正反面印刷,有消息、圖片、個人感悟、署名文章等各類內容。“龍匯新村掀起夏日環境整治熱潮”“龍匯新村的改變”……細讀簡報,里面的文章沒有華麗的辭藻,反映的都是村里的大事小情,件件樁樁和村民生產生活密切相關。“上面的文章都是由村‘兩委’成員、黨員群眾供稿。大伙雖然文化水平不高,但投稿的熱情可高著呢。”見記者對簡報很感興趣,龍匯新村黨總支書記姚思華介紹起這份“村報”的來龍去脈。
龍匯新村是許營鎮的西瓜蔬菜生產專業村,現有村民447戶。近幾年,村“兩委”積極引導村民改進瓜菜種植模式,村民腰包越來越鼓。但在發展經濟的過程中,一些問題也逐漸暴露出來,特別是在村莊治理上,大伙平時各忙各的,許多人對村里的事情不關心、不參與,導致村莊凝聚力、向心力不強。
如何把大伙的心凝聚起來,擰成一股繩、聚成一股勁?姚思華反復琢磨。一次偶然的機會,姚思華正在讀《聊城日報》,感覺報紙上的幾篇文章很有價值。他靈光一現,“能不能辦一張村里的報紙,引導大家多學習上級政策、多了解村里的事情,以此來統一思想?”于是,姚思華在村“兩委”班子成員會議上講了自己的想法,得到大家的一致贊同。隨后,他便發動村里的黨員群眾踴躍投稿,聯系復印部設計版面、印刷,安排專人分發報紙……各項工作緊鑼密鼓地展開。
萬事開頭難。由于村民們對報紙接觸不多,加上受文化水平限制,投稿的積極性不高。姚思華和村“兩委”成員帶頭寫稿、投稿,并隨時隨地向大伙宣傳,引導村民把周圍的好人好事記錄下來。慢慢地,簡報收到的投稿越來越多,內容也逐漸豐富起來,有關于基層黨建、疫情防控、瓜田管理的,也有涉及美麗庭院、環境整治、孝老愛親的。“這篇文章就是我寫的。”姚思華指著一篇題為《淺談如何履職盡責,做一名合格的黨支部書記》的文章告訴記者。
除了好人好事的正向激勵,對一些“家丑”也要亮亮底。記者在翻閱第三期《龍匯簡報》時,發現一篇題為《龍匯新村環境整治曝光臺》的文章。文章寫道,“通過上級暗訪和自查,發現全村有62處臟亂差的部位,并逐一發布照片至各村微信群。牽扯到誰的雜物及垃圾,給大家一天時間自行清理。對過期不清理的,每天曝光警示,并由村委會統一清理至垃圾點,所產生的費用由戶主承擔。”
“大伙都是要臉面的人,簡報曝光以后,馬上對自家房前屋后的垃圾進行了清理。”在村黨總支委員姚立生看來,簡報雖小,但作用可不小。
財務賬目是村民們十分關心的問題。隨著《龍匯簡報》的印發,大到村里的工程承包款,小到一瓶墨水、一支鉛筆,每一筆開支都在當月的簡報上公開,真正“曬”在陽光下。姚思華告訴記者,去年部分村民對“七一”、重陽節時村里的花費有疑問。于是,簡報專門開辟欄目,定期公布村里節慶活動等方面支出,讓大家看得明白、心里亮堂。
如今,《龍匯簡報》已經制作了5期,每期印發近500份,主要發給鎮有關部門、村里的黨員干部,村民也可自行到村委會領閱。龍匯新村出“村報”的做法,也得到許營鎮黨委、鎮政府的肯定,打算在全鎮18個行政村推廣,讓黨的方針政策、上級決策部署、鎮村好人好事走近每一位村民。
2023-04-06 09:24:33
2023-04-03 16:30:09
2023-04-03 15:57:09
聊城新聞網 2006-2023 版權所有 聊城日報社/聊城市政府新聞辦公室 聯合主辦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7120180030 魯ICP備09083931號 魯公網安備 37150202000134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115330086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魯)字第720號
本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18663509279 舉報郵箱:lcxw@lcxw.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