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v id="cxzvz"></div>

              <u id="cxzvz"><strong id="cxzvz"></strong></u>
              <track id="cxzvz"></track>
              銳評
              要聞
              視聽
              圖說
              熱線
              部門
              企業
              商城
              縣域
              讀報
              專題

              您的位置:首頁>縣域 > 百強鄉鎮 >

              黨的二十大精神在基層丨種糧大戶荊兆洪的逐夢故事

              來源:聊城晚報  2022-11-18 18:27:23
              A+A-
              分享

              文/圖 本報記者 侯莎莎

              近日,“山東老農10年寫30本田間日記,帶動全村每畝農田增產100公斤”的話題登上新浪熱搜榜,引發社會關注。

              這位山東老農就是冠縣賈鎮荊樓村的種糧大戶荊兆洪。他自2013年起陸續流轉土地,種植小麥、玉米等糧食作物。荊兆洪刻苦鉆研技術,探索出一整套高產高效生產模式,2015年至今,他種植的小麥單產穩定在705公斤以上,他也因此成為當地有名的小麥高產狀元。

              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是荊兆洪糧食種植高產、優質的密碼,也是他孜孜以求的目標。11月16日,記者走進荊樓村,看看這一年荊兆洪的突破與堅守。

              嘗試復合種植模式有底氣

              2022年,荊兆洪涉足新領域——玉米大豆帶狀復合種植。沒有現成的經驗,難以預想收成,但荊兆洪對此有充足的底氣。

              181023090888.jpg

              一是有國家政策支持。“搞復合種植有補貼,一畝地補貼300元。國家的政策越來越好,咱積極響應,肯定有奔頭!”2021年12月份,冠縣農業農村局召開會議,動員種糧大戶搞復合種植,荊兆洪立馬就報了名,種植100畝。

              二是有“智囊團”指導。從市里到縣里,農業部門工作人員的電話,荊兆洪手機里都有。“我不光有他們的電話,還和他們都是熟人。”荊兆洪說,“平時向他們請教問題,很快就能得到回復。有啥優惠政策,他們也第一時間告知我。”

              三是農業機械先進。“農業機械是底氣!”荊兆洪說,這些年他不斷“招兵買馬”,擁有10余臺(套)大中小型農機,覆蓋耕種管收各個環節。

              在農機倉庫中,荊兆洪指著一架還未開封的大型無人機說:“這是剛申請來的植保無人機,每次可攜帶40公斤藥液,高效作業就是這么實現的。”

              刻苦鉆研成就高產狀元

              “他都60歲了,還很愛學習。南屋是他的書房,經常半夜了還亮著燈。糧食能實現高產,都是他琢磨出來的。”荊兆洪的妻子荊金梅說。

              她隨手拿起荊兆洪今年5月份考取的植保無人機系統操作手合格證說:“操作無人機他也不怵,培訓了幾天就把證考下來了。”

              記者看到,書房內有一臺電腦,還擺滿了書籍、報紙和筆記本。這間書房見證了荊兆洪10余年來學習農業科學技術的過程。

              對于今年的玉米大豆帶狀復合種植,荊兆洪做了詳細的總結。“玉米、大豆增加密度,靠密度拿產量;嚴把播種質量關,大豆是雙子葉植物,出土能力差,播種時宜淺不宜深;分枝期、開花結莢期預防甜菜夜蛾及其他害蟲,以防食葉……”翻開荊兆洪的一個筆記本,記者看到,一排排字清秀工整,像高中生做的課堂筆記。

              荊兆洪還是位農機改造達人。他常說:“如果有省勁兒的方式,為啥不用呢。”

              為了能省勁兒,荊兆洪創新研制小麥晾曬“趟麥器”,節省人工成本;自創小麥播前鎮壓一體播種機,實現前面鎮壓、后面播種;創新研制機械深施肥機,提高肥料利用率……他研制的一些創新型農業機械,在工廠得到規?;a。

              冠縣農業農村局農業技術推廣科相關負責人孫彥輝是荊兆洪的老朋友,談到荊兆洪時,他說:“荊兆洪很相信高科技,一有新技術就靠上來。今年6月,他專門聯系第三方問規模種植的事,很快,大豆玉米復合型種植新機械就開進了荊樓村。這些年,他的糧食畝產量在全省也算高的!”

              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迎來新機遇

              植根農村、服務農業的農民合作社,農業社會化服務組織和家庭農場等各類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在穩產保供方面有著天然的帶動作用。

              181023210142.jpg

              這幾年,“一早一晚,綠色增產”這句順口溜在賈鎮傳播開來,就與荊兆洪有關。“早播,晚收。晚收一天,千粒重增加5克,一畝地增產10公斤,晚收10天,就可以增收100公斤。”荊兆洪的這一經驗被印制成宣傳頁,向村民發放,在賈鎮得到全面推廣。

              他的影響力不只在賈鎮。孫彥輝說,在推動冠縣關鍵農業生產技術應用上,荊兆洪也立下了汗馬功勞。他率先應用先進技術,輻射帶動全縣農戶增產增收。

              一個能人,示范帶動一批人。為充分發揮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引領作用,2021年,冠縣制定《積極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若干政策措施》,開展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示范創建活動,建設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輔導員隊伍,對縣級以上示范主體開展“一對一”輔導。

              除此之外,荊兆洪還得到一系列資金支持。自2020年開始,中央財政對縣級以上示范社和示范場進行項目補助,荊兆洪通過開展項目,獲得了獎補資金。2022年,冠縣兆洪家庭農場因獲評省級示范場,獲得7萬元獎勵。

              令荊兆洪欣慰的是,他的兒子也是一位種糧大戶,“他覺得種糧有錢賺,務農有盼頭,在鄰村承包了土地,開展規?;洜I”。

              記者看到,在荊兆洪的一則日記中,他以這樣一段話結尾:“玉米烘干入倉,大豆也平安入庫,小麥已出苗,整齊劃一、茁壯成長,這樣大好局面的形成,一與科技種糧有關,一與黨委政府大力扶持農業、支持農業有關,這是上下同心、齊心協力的結果。”

              記者手記  

              農村天地大有可為

              朔風起,萬物藏。立冬過后,農閑時節,又到了冠縣賈鎮荊樓村種糧大戶荊兆洪總結經驗的時候。這位種糧大戶總給人一種文縐縐的感覺,打油詩信手拈來,寫的是辛勤耕耘后沉甸甸的收獲以及對未來的美好希望。

              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提出,要全方位夯實糧食安全根基,牢牢守住十八億畝耕地紅線,確保中國人的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未來之美好,來自于國家一系列支持糧食生產的政策舉措。種糧農民無后顧之憂,有錢掙、得實惠,日子越過越好。

              未來之美好,來自于豐收答卷。10年來,荊兆洪寫了30本種田日記,一趟趟跑市農科院、市農技站,冠縣農業農村局、冠縣農廣校,向農業技術人員請教技術,不斷地蹚路子、攢經驗,成為聞名四方的高產狀元。

              未來之美好,來自于帶農增收。荊兆洪勇于擔責,把規模經營的優勢發揮出來,把科技助農的潛力釋放出來,把周邊農民帶動起來,交出了豐收答卷。

              當農業插上了科技的翅膀,當越來越多的資源涌向農村,我們有理由相信,農村天地同樣大有可為。

              【編輯:任玉偉】
              相關推薦


              網友評論
              關于我們 | 廣告服務 | 版權聲明 | 聯系我們 | 跟帖評論自律管理承諾書

              聊城新聞網 2006-2023 版權所有 聊城日報社/聊城市政府新聞辦公室 聯合主辦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7120180030 魯ICP備09083931號 魯公網安備 37150202000134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115330086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魯)字第720號
              本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18663509279 舉報郵箱:lcxw@lcxw.cn

              最新精品国偷自产在线观看_久久国产二区视频_最新无码国产网站

                          <div id="cxzvz"></div>

                          <u id="cxzvz"><strong id="cxzvz"></strong></u>
                          <track id="cxzvz"></tr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