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夏旭光
本報通訊員 朱紅光
“現在可真是省事又省錢!以前,哪家結婚直接花費也得幾萬十幾萬,白事也得萬兒八千的?,F在村里有了紅白理事會,專門料理紅白事,不再大操大辦、鋪張浪費。那些沒有違反村規民約的人家,過一次白事,村里還發給5000元呢,基本上不用本家花錢。”11月9日傍晚,臨清市新華路街道古樓村村民張繼升正和鄰居們準備去坐席喝喜酒。
古樓村是新華路街道的城中村,也是一個省級文明村。
“這幾年,我們享受到了鄉村振興和城市發展帶來的紅利。僅沿街門店這一部分,村里每年收入就有300多萬元。同時,我們還積極培育專業化農村電子商務企業,通過開展各類農產品網上銷售等業務,擴大收入。收入多了,精神文明建設更得跟上!于是,根據村‘兩委’研究,黨員、群眾代表表決通過,擬定了新的《村規民約》。”古樓村黨支部書記張桂祥說。
村會計張金江說:“家有家風,村有村規,我們村歷來民風敦厚、淳樸。維護我們村整體形象,是我們每個村民的責任。”
記者看到,村里道路筆直、干凈,路燈整整齊齊,花草樹木隨處可見,路面干凈整潔。在古樓村,無論是衛生費、路燈照明費、綠化費還是設施維修費、監控巡邏等費用,小區物業一律不向村民收取。除此之外,根據《村規民約》規定,村民每人每年120元的新農合費用也由村集體承擔;村民的養老保險由村集體補助每人每年300元;對罹患大病的村民,村里實行集體救助,一次性住院費20000元以上的補助30%;60歲以上老年人生活補助每人每月200元;在重陽節,60歲以上的老人每人300元,80歲以上的老人每人500元;春節期間還分發面粉、香油;對服兵役的一人一次性補助10000元;對考入大學的,本科補助2000元,??蒲a助1000元,研究生再補助2000元;外嫁女戶口遷出一次性補助10000元。
新華路街道黨工委書記谷雨說:“提高鄉村文明程度,就需要我們繼續做好鄉村振興工作。一方面要鞭策后進村,讓后進村奮起直追;另一方面要激勵先進村,讓先進村樹好榜樣。”
2023-04-06 09:24:33
2023-04-03 16:30:09
2023-04-03 15:57:09
聊城新聞網 2006-2023 版權所有 聊城日報社/聊城市政府新聞辦公室 聯合主辦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7120180030 魯ICP備09083931號 魯公網安備 37150202000134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115330086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魯)字第720號
本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18663509279 舉報郵箱:lcxw@lcxw.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