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v id="cxzvz"></div>

              <u id="cxzvz"><strong id="cxzvz"></strong></u>
              <track id="cxzvz"></track>
              銳評
              要聞
              視聽
              圖說
              熱線
              部門
              商城
              縣域
              讀報

              您的位置:首頁>要聞 > 聊城政情 >

              記者蹲點行動丨肉牛產業“?!眲攀?

              來源:聊城日報  2022-05-19 09:58:46
              A+A-
              分享

                ■ 本報記者 岳耀軍

                5月15日,走進茌平區群英養殖專業合作社養殖場,一頭頭膘肥體壯的肉牛大口吃著草料。飼養員手持大號鐵鍬熟練地往水泥槽里添加碎玉米秸稈……

                “再過3個月,這些牛就能出欄了。”合作社負責人李英勇指著其中的一個牛圈說,目前,合作社共有4個養殖區,養殖肉牛1000多頭。

                李英勇另一個身份是茌平區樂平鋪鎮張李村黨支部書記。他介紹,張李村村民有多年的畜牧養殖經驗,以前大家在家里養豬、養牛,但受場地所限養殖規模難以擴大,也達不到環保要求。

                產業振興是鄉村振興的基石。2018年,一些養殖大戶成立專業合作社并在村外擴建了規范化的養牛場,積極發展特色養殖業。

                “我們養殖的肉牛是西門塔爾牛、利木贊牛兩個優良品種,這兩年養殖效益還不錯。”李英勇說,一般情況下,一頭牛犢養殖10至12個月就可以出欄,以當前的市場價格計算,一頭牛能賺六七千元。

                養殖上千頭牛需要大量的飼料供給,為了儲備肉牛的“口糧”,合作社購置了大型飼料機。李英勇說,牛飼料除一部分需要購買外,每年秋季玉米成熟后,合作社免費幫助農戶收割玉米秸稈,秸稈歸合作社所有,實現了農戶省心、合作社省錢的雙贏。

                “養殖場里的牛糞也是‘寶’,每立方米能賣四五十元錢,附近的大棚戶都搶著要。”合作社股東杜德芳說,養殖業和種植業之間形成了良性產業循環。

                合作社積極吸納村民特別是家庭經濟條件不好的村民到養殖場打工,幫助他們增加收入。李英勇介紹,養殖場有10多名工人,其中近半數為有工作能力的脫貧戶、低保戶等弱勢群體。養殖場為他們提供工作崗位,既鞏固拓展了脫貧成果,又提高了他們的家庭收入。

                “現在養殖場的養殖能力可達2000頭,如果有資金投入,我們想再多購買些牛犢,繼續擴大養殖規模。”李英勇說,他的心愿是發揮合作社示范引領作用,壯大當地的養牛產業,為鄉村振興增添“牛勁”,讓更多農戶過上“牛”日子。

              【編輯:趙鵬】
              相關推薦


              網友評論
              關于我們 | 廣告服務 | 版權聲明 | 聯系我們 | 跟帖評論自律管理承諾書

              聊城新聞網 2006-2023 版權所有 聊城日報社/聊城市政府新聞辦公室 聯合主辦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7120180030 魯ICP備09083931號 魯公網安備 37150202000134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115330086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魯)字第720號
              本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18663509279 舉報郵箱:lcxw@lcxw.cn

              最新精品国偷自产在线观看_久久国产二区视频_最新无码国产网站

                          <div id="cxzvz"></div>

                          <u id="cxzvz"><strong id="cxzvz"></strong></u>
                          <track id="cxzvz"></tr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