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v id="cxzvz"></div>

              <u id="cxzvz"><strong id="cxzvz"></strong></u>
              <track id="cxzvz"></track>
              銳評
              要聞
              視聽
              圖說
              熱線
              部門
              商城
              縣域
              讀報

              您的位置:首頁>要聞 > 聊城政情 >

              大運河主題旅游海外推廣季緣何花落水城

              來源:聊城日報  2022-07-20 14:37:38
              A+A-
              分享

                ■ 本報記者 趙琦

                大運河串聯起文脈連綿、詩意如畫的聊城。7月19日—21日,“江北水城·運河古都”——聊城,再一次吸引了全國人民的目光,2022大運河主題旅游海外推廣季在這里舉辦。

                本次活動由中外文化交流中心和北京、天津、河北、江蘇、浙江、安徽、山東、河南八省市文化和旅游局(廳)主辦,聊城市承辦。

                歷史照進現實,兩河大交匯、文化大交融、文明大碰撞、水城大格局、城市大品牌等一系列因素,讓大運河主題旅游海外推廣季花落水城成為必然。

                兩河大交匯,擘畫城市廣度。聊城,是現今黃河與大運河交匯的唯一城市。大運河(聊城段)全長97.5公里,從北向南流經臨清市、茌平區、東昌府區、陽谷縣等6個縣市區;黃河(聊城段)全長59.51公里,自西向東流經陽谷、東阿2個縣;黃河支流金堤河全長80.8公里,由莘縣高堤口入境,流經莘縣和陽谷縣。兩河交匯,實現了大運河文化旅游帶與黃河文化旅游帶、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和黃河國家文化公園的疊加。

                文化大交融,拓寬城市維度。運河文化、黃河文化、名著文化、名士文化、水滸文化、紅色文化、養生文化、民俗文化等在這里交相輝映。古典名著《水滸傳》《金瓶梅》《聊齋志異》《老殘游記》中的許多故事情節,都在聊城發生。宋代醫學家成無己、清代開國狀元傅以漸、國畫大師李苦禪、諤諤國士傅斯年、國學泰斗季羨林等都是這片熱土哺育的兒女。957項非遺項目在聊城串珠成鏈,東阿阿膠、張秋木版年畫、魚山梵唄、陽谷黃河夯號等影響力較大的國家級、省級項目,不斷拓寬黃河文化主題非遺項目開發利用的渠道,推進文化旅游深度融合發展。

                文明大碰撞,沉淀城市厚度。淳樸豪放的黃河文明與崇文重商的運河文明交織,既為聊城留下了輝煌燦爛的歷史文脈,也在聊城開創了包容、開放、誠信、友善的運河商業文明。聊城是中華文明較早的發祥地之一,大汶口文化、龍山文化在這里留下遺跡。聊城現有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13處、省級79處、市縣級335處、未定級文物611處。大運河(聊城段)是大運河申報世界文化遺產的重要河段,涵蓋45個點、段,包括6段河道、24處航運工程設施、3處古代運河設施和管理機構遺存、7處與運河遺產相關的古建筑、3處運河城鎮、1處古遺址、1處運河生態與景觀環境。其中,8個遺產點、段被列入中國大運河世界文化遺產名錄,分別是:會通河臨清段、會通河陽谷段、阿城上閘、阿城下閘、荊門上閘、荊門下閘、臨清運河鈔關、鰲頭磯。

                水城大格局,彰顯城市風度。聊城市流域面積在10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有34條,城市建成區內湖、河水域面積達13平方公里,占城區面積的1/3。東昌湖是長江以北最大的城內人工湖,把方方正正面積達1平方公里的宋代古城環抱懷中。運河四期開發工程實施后,東昌湖與古運河實現連通,形成以古城為中心、以東昌湖為依托、大運河貫穿其中的水系格局。

                城市大品牌,標定城市進度。聊城是中國優秀旅游城市,經過20多年持續不斷的各類媒體宣傳推廣,“江北水城·運河古都”品牌在全省乃至全國都有了較高的知名度。在大運河、黃河相關的文旅品牌中,“南有蘇杭,北有臨張”“陽谷縣是打虎英雄武松的故鄉”“黃河下游河道最窄處的艾山卡口”等美譽正被更多人熟知。聊城又是全省地熱資源最為豐富的地區之一,被命名為“中國溫泉之城”。

                通達千里,運化古今。除了展現大運河的歷史,聊城還把守護大運河的眼光,投擲到更遠的未來。一泓碧波,正展露青春風華。

              【編輯:郭艷娜】
              相關推薦


              網友評論
              關于我們 | 廣告服務 | 版權聲明 | 聯系我們 | 跟帖評論自律管理承諾書

              聊城新聞網 2006-2023 版權所有 聊城日報社/聊城市政府新聞辦公室 聯合主辦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7120180030 魯ICP備09083931號 魯公網安備 37150202000134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115330086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魯)字第720號
              本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18663509279 舉報郵箱:lcxw@lcxw.cn

              最新精品国偷自产在线观看_久久国产二区视频_最新无码国产网站

                          <div id="cxzvz"></div>

                          <u id="cxzvz"><strong id="cxzvz"></strong></u>
                          <track id="cxzvz"></tr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