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2月3日,農歷立春。
穿過烏蒙山腹地的山雨云霧,習近平總書記來到貴州畢節新仁苗族鄉化屋村。
村民趙玉學夫婦倆激動地將總書記迎進家門。
春節將至,村里家家戶戶都在準備年貨,制作當地傳統美食黃粑。
拿起一張粽葉,夾上一塊糯米黃豆面,卷起粽葉,用線扎緊……總書記把親手包成的黃粑放入女主人楊鵬英面前的蒸屜里,微笑著說:“祝你們今后的日子過得更加幸福、更加甜美!”
“我們這些年的日子確實也如總書記說的那樣,越過越好了。”楊鵬英高興地說。
趙玉學以前的家,透風漏雨,缺水缺電。一家人后來在易地扶貧搬遷政策幫助下,住進150平方米的二層小樓。夫妻二人在福建打工,一年收入4萬多元。3個孩子讀初中、小學,上學、住宿、吃飯免費。
“那天,就在我家的客廳里,我指著墻上的照片,為總書記講述我們家這些年來的變化。”回想起與總書記交談的過程,趙玉學依舊很感動,“總書記在我家樓上樓下看了個遍,問水、問電,問家里有多少地、都種些什么、在哪里打工、收入多少、孩子上學要不要交學費、將來有什么打算……總書記這么細致地關心我們的生活。”
看到了“兩不愁三保障”的實效,習近平總書記欣慰之余,也為化屋村今后的發展指明方向:“就業很重要,是生活水平再提高的重要保障,是鞏固脫貧成果、接續推進鄉村振興的基本措施。外出務工也行,在家門口就業更好,可以好好照顧孩子。把孩子教育培養好,未來就更有保障了。”
“我們按照總書記的囑托,接續推進鄉村振興,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黔西市新仁苗族鄉黨委副書記、化屋村黨支部書記許蕾介紹,一年多來,村里新修8.4公里旅游公路;新建兩條總長48.5公里的10千伏線路保障鄉村發展建設和生活用電;搭建“5G+數字鄉村統一平臺”,統籌村級事務工作。
化屋村也結合當地民族特色優勢,大力發展旅游業和特色產業。村里開辦了32家農家樂、19家農家旅館、2家苗繡作坊,還組建了導游服務隊和苗族歌舞隊。2021年,全村共接待游客65萬人次,旅游綜合收入3.1億元。村里近五成的勞動力擁有了在本村就近就業的機會,收入也在不斷增加。
“眼看著家鄉的發展越來越快,就業的崗位和賺錢的產業也越來越多,我們夫婦倆如今在家門口就業,收入穩定,還能照顧老人和小孩,比起在外打工好很多。”趙玉學說,自己開辦的農家樂以地道的苗家菜、香甜的黃粑備受游客喜歡,去年毛收入達15萬元。今年年初用近兩年的積蓄,在黔西市城郊租房開辦小型黃粑加工廠,帶著廠里的工人忙得熱火朝天。
“日子越過越甜,鄉親們都盼著總書記能再來看看。”許蕾說。
時間是忠實的記錄者,鐫刻著執政者奮進的步伐。4月18日起,新華社開設“近鏡頭•溫暖的瞬間”欄目,精心選取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治國理政的精彩瞬間,講述每一張照片背后的溫暖故事。
總策劃:傅華 呂巖松
總監制:張宿堂
策劃:孫承斌 陳二厚
監制:趙承 劉潔 孫志平 李俊 霍小光 賴向東 樊華 齊慧杰
統籌:李忠發 吳丹 黃玥
文字:董博婷 李凡 駱飛
攝影:李學仁
音頻:吳煒玲 趙世蕓
視覺:畢曉洋 李京
設計:焦旭鋒 殷哲倫 馬發展
協調:胡若晗 王曉曈
推廣:李明 趙鵬
新華社第一工作室出品
2023-04-19 17:24:34
2023-04-19 16:39:57
2023-04-18 16:18:20
聊城新聞網 2006-2023 版權所有 聊城日報社/聊城市政府新聞辦公室 聯合主辦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7120180030 魯ICP備09083931號 魯公網安備 37150202000134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115330086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魯)字第720號
本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18663509279 舉報郵箱:lcxw@lcxw.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