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秋的黃渤海之濱,天清海闊、生機勃勃。
8月29日,2023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大會在煙臺開幕。500余名嘉賓圍繞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主題,暢所欲言,共謀良策。
對山東而言,這次大會意義深遠。去年8月,國務院印發《關于支持山東深化新舊動能轉換推動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的意見》,這是全國第一個以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為主題的戰略布局,也是新中國成立以來第一個以國發文件賦予山東的重大戰略任務。
29日,2023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大會在煙臺開幕。
國家以此賦予山東深化新舊動能轉換、建設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先行區的重大歷史使命。
重任在肩,山東能否在高質量發展的“趕考路”上交出優異的答卷,舉世矚目。
在國發文件出臺一周年之際,第一個在山東省舉辦的以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為主題的國際性會議勝利召開,也向世界展示了山東擔當。
01
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是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路徑,也是實現經濟社會全面綠色轉型的必然選擇。
近年來,山東圍繞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先行區建設,開展了一系列積極探索和生動實踐,成為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的堅定踐行者和直接受益者。
今年上半年,山東地區生產總值增長6.2%、高于全國0.7個百分點。亮眼成績的背后是新動能新優勢不斷塑強,推動經濟發展質量更高、活力更足。
一度被形容為“大象”的山東,何以跑出輕盈步伐?這次大會對“向新、向綠、向未來”的山東的路徑探索進行了經驗總結。
山東省委書記林武在致辭時提出了六個“聚焦”——
聚焦優化升級,努力塑造產業發展新優勢;
聚焦創新驅動,努力塑造科技自立自強新優勢;
聚焦賦能增效,努力塑造數字經濟新優勢;
聚焦綠色發展,努力塑造綠色低碳新優勢;
聚焦協調聯動,努力塑造城鄉區域協調發展新優勢;
聚焦深化合作,努力塑造對外開放新優勢。
省委副書記、省長周乃翔在介紹情況時提出了六個“突出”——
突出推動經濟量質齊升,積蓄先行區建設強大勢能;
突出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激揚先行區建設澎湃動能;
突出推進科技自立自強,集聚先行區建設強勁動力;
突出區域城鄉協調發展,優化先行區建設空間載體;
突出深化改革擴大開放,激發先行區建設旺盛活力;
突出綠色低碳轉型發展,加快形成綠色生產生活方式,夯實先行區建設鮮明底色。
兩位黨政主要負責人,既務虛又務實,分別從不同角度闡述了山東的經驗和共識。
人不負青山,青山定不負人。在山東,優良生態環境成為亮麗底色,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深入人心,推進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蔚然成風。
貫徹黃河重大國家戰略、推進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帶來的綜合效益,已成為山東經濟發展的澎湃動力,更成為惠及全省人民的民生福祉。
近日,在山東聊城的中通客車股份有限公司,吉爾吉斯斯坦訂購的首批500輛天然氣公交車完成交付,將于9月30日前陸續運抵首都比什凱克。
今年上半年,吉爾吉斯斯坦總統親自上門“提車”,成為國際貿易的一段佳話。
“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的理念正在融入城鄉生產生活的各個方面。
在頂流“網紅城市”淄博的市政府辦公樓屋頂上,一排排藍色的光伏電板整齊排列。
利用閑置屋頂,根據實際情況鋪設光伏板,年均發電量約4.95萬千瓦時,25年可節省標準煤約397噸,減少二氧化碳排放約1142噸,等效植樹約4500棵。在山東,“綠色生活”可以說是“無處不在,無孔不入”。
02
山東經驗不僅可感可知,也可學可鑒。
孔子說:“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成己達人”也是山東為人處事的重要原則。
山東收獲了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的累累碩果。“先行”不只是為了先得,把先行先試的經驗傳遞給兄弟省份,讓世界看得到可分享,才是“先行”的根本意義。
復旦大學教授芮明杰說: “山東是能源大省,也是能耗大省,如果山東能夠通過新舊動能轉換,實現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那么其他地區沒有理由做不到。”
確實,山東還應以更高站位、更寬視野、更大力度,加快推動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與各方一道,攜手推進產業共興、創新共贏、綠色共生、文化共融、民生共享。把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的經驗分享給更多的人,帶動更多的人走進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之路。
綠色低碳發展依然是全球的基本共識,雖然少數國家將經濟問題政治化,但國際合作不可阻擋。
推動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加快以低碳為特色的產業革命和技術變革,不僅有利于山東加快現代化強省建設,同時有利于國家在國際上展示中國履行“雙碳”承諾的擔當和責任。
2023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大會,是個盛會,也是個平臺。在這個平臺上,山東與各方一起展示成就、凝聚共識、探索路徑、加強合作,前景無限美好。
最后借用朋友圈看到的一句話總結這次大會——“上風上水上山東,向新向綠向未來”。
宋楚
2023-08-31 10:04:47
2023-08-30 17:31:16
2023-08-30 17:14:29
2023-08-30 17:20:00
2023-08-01 14:55:58
2023-07-13 16:32:19
聊城新聞網 2006-2023 版權所有 聊城市新聞傳媒中心/聊城市政府新聞辦公室 聯合主辦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7120180030 魯ICP備09083931號 魯公網安備 37150202000134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115330086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魯)字第720號
本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18663509279 舉報郵箱:lcxw@lcxw.cn